當前土壤污染情況日益嚴重且對土壤造成嚴重的破壞,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2017年,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啟動農用地土壤詳查,并已全面完成,初步查明了全省農用地環境質量狀況。先后制定了《河北省“凈土行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河北省凈土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2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實施意見。
一、農用地土壤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布點采集樣品不足,管理與專業技術力量薄弱。2019年1月編制完成的《河北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報告》中共采集表層土壤樣品22412個、深層土壤樣品174個。而河北省擁有農用地1306.14萬公頃,并且土壤污染存在區域性,因此該“詳查”中采樣密度不足。并且與大氣、水體污染相比,專門的土壤環境管理部門成立較晚,基層配套的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技術人員不足,相應的修復技術不夠成熟。
(二)土壤污染以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為主,難以修復。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多樣,主要有:1、工業生產中如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行業等生產性活動造成的重金屬污染。2、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導致土壤性質惡化,農藥、畜禽糞便的不合理施用也會導致重金屬污染,并且有些劇毒農藥不易降解。3、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商業廢水排放到河道,導致灌溉農田土壤受金屬和有機物污染。我國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起步較晚,技術尚不成熟,因此土壤污染應以防治為主。
(三)宣傳力度不夠,保護意識薄弱。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等特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群眾對土壤污染狀況、污染原因及危害認識不足。
二、關于農田污染土壤生態修復的建議
(一)控制源頭,加強監管,預防為主。加強涉重金屬行業企業的排查整治,利用好農用地土壤詳查成果,針對詳查發現的重點污染區域分析土壤污染成因,制定針對性的監測方案和風險管控方案。控制主要糧食、蔬菜種植地污水灌溉,強化對農藥、化肥及其農用地膜廢棄物等的使用監管。
(二)加強土壤環境監測,完善土壤監測體系。提高全省土壤樣品采集密度,繼續推進農用土地環境質量類別劃分,依法依規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建立完善省、市、縣土壤監測體系,定期監測土壤污染情況及其動態變化,并公布土壤環境質量狀況。
(三)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及相應應急處理預案。進一步完善土壤污染相關法規,加強土壤污染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監管、監督,做到誰污染誰治理。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省政府應責成有關部門和相關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生產經營者建立應急措施,做好土壤污染狀況監測、調查和土壤污染風險評估、風險管控、修復等工作。
(四)加強土壤修復技術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整合省內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科研資源,開展農用地污染監測、污染源解析、土壤污染修復等相關技術研究,加大相關研究經費投入,加強相關人才培養,加強對基層相關從業人員培訓。
(五)繼續執行化肥、農藥雙減政策,切實提高土壤活性。繼續鼓勵使用有機肥、含腐植酸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鼓勵農用微生物菌劑使用,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恢復土壤自凈能力。禁止高毒、難降解農藥的使用,鼓勵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鼓勵使用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方法防治病蟲害。推動測土施肥技術,針對不同區域土壤、作物營養需求制定合理施肥方案。
(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認知。印發相關環??破招麄髻Y料,向群眾宣講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治土壤污染。通過普及土壤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讓群眾認識并加強對土壤污染的防治,改善農用地土壤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