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坑,位于唐山開平北于家莊村,震后遷建前的西小莊(此處現已成為煤炭采空區——北湖)、董少文家門口西的道北。這個坑南面,有條東西走向,通往茅草營村的大道;坑西,連接著楊家溝流淌來的溪水;坑北是有二、三米高的土坎子,上面是莊稼地(解放后六十年代后,此處蓋上了新房);西小莊這條不長的東西街道旁,有條小河溝。
那么,為啥把這個橢圓形的、常年有水的鍋底狀的水坑,叫燕子坑呢?說起坑名字的來歷,還同日寇侵華時,在于家莊村制造殺害“抗日英雄三少年”的慘案有關哩!
聽經歷過這起慘案的老人講,燕子是一位姑娘的乳名。但她姓什么,出生在哪個村,當時準確年齡有多大,是啥時來到于家莊村當的童養媳?……這一切一切,誰也說不清了。只知道,燕子很小就來到該村,到“旗人”(即滿族)董天德家,給他的獨生子董安慶當了童養媳。
1933年夏,日寇侵入關內,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后,冀東人民在中共各級地下黨負責人的領導和引導下,紛紛行動起來,英勇頑強地對侵華日軍,進行針鋒相對地斗爭。有的青壯年,積極報名參軍,加入到抗日大軍行列;有的打入到敵人內部,認真進行隱蔽戰線的工作;有的百姓和婦女,擔負起搶救傷病員、做軍鞋等支前工作和保護抗日隊伍(地方抗日武裝及政府工作人員)的任務;各村的兒童團組織起來了,擔負起站崗放哨、查路條、監視敵人行動等項任務……尤其是,日寇在冀東實施慘無人道、瘋狂“大掃蕩”,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后,更加激起了于家莊村百姓,對日本鬼子兵的仇恨和對日寇斗爭的決心、堅強意志和行動。于是,于家莊村的抗日軍民,對盤踞在近在咫尺,僅三華里的大佛頭據點的敵人,進行頑強而堅定的斗爭,斗爭花樣還不斷翻新,把小日本折騰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心神不定,坐臥不安……
在這種情況下,1942年臘月快過大年的一天,喪失人性的日本侵略軍,率領幾百人在天亮前,突然包圍了這個村,強行把于家莊村兒童團干部董安慶、于學明、于學禮等三人(詳見《抗日英雄三少年》一文)抓捕后,被日寇掠擄到日軍駐大佛頭據點。英雄三少年,經敵人一天一夜多的嚴刑拷打審訊、無果后,日軍便喪心病狂,用刺刀將“抗日英雄三少年”,刺死在據點西大坑的南岸邊兒。
燕子聽到未婚夫董安慶被日寇殺害,英勇就義的消息后,如天塌地陷滅頂般悲痛欲絕。她想起多年來,安慶哥對自己的疼愛和關照,想到兄妹情“夫妻誼”,而痛哭不止,整天以淚洗面,一日又一日,一宿又一宿……
這位深明大義,又積極支持“丈夫”抗日的燕子姑娘,她懷著對侵華日軍的無比仇恨,也為了慰藉抗日英雄安慶哥,更為向安慶哥表白自己純貞的愛情,終于在春暖花開的一天夜間,燕子趁著夜靜人稀的時刻,悄悄地走出家門,來到鄰近的鍋底坑邊,用衣服蒙住自己的頭,縱身跳進這個深有四、五米,長年水不干涸的坑水中,去另一個世界,陪伴她的如意郎君——抗日英雄、兒童團干部董安慶去了。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深明大義、忠貞愛情的節婦烈女,便把這個過去無名的天然水坑,命名為“燕子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