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統一戰線的工作范圍
http://www.haody001.com/infodetail.aspx?newsid=2039
發布時間:2007-07-19
信息來源:
瀏覽數:1932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統一戰線的工作范圍和對象因統一戰線的性質、任務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從黨的歷史看,統一戰線的名稱有過多次的變化。大革命時期叫民主聯合陣線,土地革命時期叫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戰爭時期叫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叫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每一次變化都意味著統一戰線的性質、任務的變化,也帶來了工作范圍和對象的變化。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工作范圍和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79年,第十四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根據國內階級關系的根本變化,從8個方面確定了統戰工作的范圍和對象,即政協和各民主黨派;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各方面的愛國者;知識分子工作;從原工商業者改造過來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港澳臺統戰工作;華僑上層統戰工作;國際友好活動。1981年底,第十五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又從10個方面明確了統戰工作的范圍和對象,即包括各民主黨派,無黨派知名人士,黨外知識分子,起義和投誠的原國民黨軍政人員,原工商業者,少數民族上層人物,愛國宗教領袖人物,去臺灣人員留在大陸的親屬,臺灣同胞和港澳同胞,歸國僑胞和國外僑胞。
改革開放20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統一戰線的工作范圍和對象出現了新的變化。一是一部分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代表人物數量減少,作用減弱。如原工商業者健在的已為數不多;起義投誠的國民黨軍政人員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從1988年到1997年,黃埔同學會成員自然減員30%;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已逐漸被新的少數民族代表人士所代替。二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宗教界人士,港澳臺同胞等在結構和數量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三是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隊伍迅速擴大,出國留學人員和移居海外的華僑等不斷增多,成為新的重要的統戰對象。因此,江澤民同志第十九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根據新的變化,把統一戰線的工作范圍概括為12個方面,即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少數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去臺灣人員留在大陸的親屬和回大陸定居的臺胞,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原工商業者,起義投誠的原國民黨軍政人員等。
由此可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統一戰線的工作范圍更寬了,對象更多了,任務更加繁重了。
(來源:中央統戰部網站)